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
关于加强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的几点思考
张慧专业号 | 2009-5-15
关于加强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的几点思考
 
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    张慧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社会、经济功能,它不仅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青铜峡库区湿地概况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在青铜峡水电枢纽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水库经过几十年的灌溉、发电、蓄洪等运行,大量的泥沙淤积水库,设计的6.06亿库容80%被淤,大量的滩岛开始逐渐显露出水面,植物群落渐渐形成,鸟类以及其它各种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自治区计委于2000-2001年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地调查、研究、考证,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1年7月通过成立青铜峡水库自然保护区,2002年6月14日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青铜峡库区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处在青铜峡市与中宁县交界地带,位于牛首山西坡脚下,地跨青铜峡市、中宁县,核心区紧邻青铜峡市青铜峡镇三趟墩村和国营渠口农场,在青铜峡市区向南30公里处,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86公里。库区自然保护区辖区总面积为29.3万亩,湿地总面积13.4万亩,其中:水域面积4.2万亩(28平方公里),是宁夏迄今最大的一片生态湿地。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为水生生物以及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库区动植物分布类型多样,水生生物及鸟类资源丰富,宽阔的水域,肥沃的河滩,浓密的芳草,茂盛的丛林,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湿地生态景观。不仅为各种鱼类提供了生存的家园,而且为各种鸟类创造了一个十分理想的栖息地。
经综合考察,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5纲29目59科316种和亚种,隶属29目59科。其中有鱼类31种,占保护区脊椎动物总数的9.81%;两栖类动物4种,占1.26%;爬行类2种,占0.63%;鸟类231种,占73.1%;哺乳类48种,占15.2%,鸟类占绝对优势。属国家一、二级动物共有38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鸟类有:黑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玉带海鲷、白尾海鲷、大鸨、小鸨等7种;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大鲵、白琵鹭,鸳鸯、大天鹅、小天鹅、荒漠猫、兔狲等31种。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还有38种,宁夏出现的280种鸟类,有180多种都栖息于此。库区湿地在候鸟迁徙时期最多时可达数十万只。
保护区内共有植物49科125属210种,其中水生植被占52.3%,芦苇、宫蒲等水生植物遍布于库区自然保护区内部各湿地,完全反映水库湿地生态系统特征。保护区还有人工种植的杨树林,少量枸杞及其它果树,库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主要乡土树种有:旱柳、沙柳、灌木柳、银柳、箭杆杨、小叶杨、合作杨、新疆杨、刺槐、榭白等,经济林有:核桃、苹果、中宁大枣等,这些树种大多具有抗盐碱特性。保护区内湿地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有4.2万亩(28平方公里),有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以及过境黄河水资源,湿地功能的维持与可持续发展主要依存于黄河水资源。湿地土壤主要有8个大类:潮土、粗骨土、沼泽土、灰钙土、灌淤土、新积土、盐土及风沙土。
辖区内有众多的人文和自然风景资源:有举世瞩目的青铜峡黄河水利枢纽工程;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08塔;享有宁夏八景之一“牛首慈云”之称的牛首山古寺庙群;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金沙湾农业观光旅游区;拥有睡佛山、天书阁等旅游景点的黄河大峡谷风景旅游区以及西北第二大鸟岛。由于保护区地处干旱地区,自身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保护区的建立加强了对资源的保护管理,对于缓解湖泊退化及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影响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的主要问题
1对湿地资源过度利用,导致生态功能萎缩。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对生态环境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宁和青铜峡部分农民围堤填湖,伐树开荒,盲目的开垦库区湿地,破坏了原有的水系、森林。导致水禽种群数量大大减少。天然次生林由于围垦和砍伐等过度利用,面积已由70年代初的约6万亩下降到目前的2万亩,天然林区的大面积消失,使库区的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濒危状态,同时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也失去了防洪固堤的生态功能。过去人为的对库区湿地的过度开垦和改造,使库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致使库区动植物种类逐步减少,生物多样性不能显现,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湿地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
2、对湿地保护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当前,公众对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认识参差不齐,保护意识淡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现有为数不多的可以适用于规范湿地保护秩序的条款,多分散于其他有关法律中。我区现有的一部地方性湿地法规《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于2008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还尚未在公众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约束力,导致社会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的淡薄显然不利于湿地保护。
3、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生态恶化。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期以来,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加之过去的管理机构受人为和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缺乏必要的工作措施,无法对保护区实施合理有效的管理。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有相当一部分的天然湖泊湿地已经淤积成为现有滩涂地或盐碱地,水域面积的大幅度减少,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水生植被的大面积萎缩,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直接影响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导致了近年来的物种数量下降,鱼类资源锐减,从而影响鸟类和兽类的食物来源。
4、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湿地生态保护的需要。资金严重不足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没有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也尚未列入国家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示范工程规划,从而导致湿地生态保护资金缺口很大,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基础建设、恢复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库区急需要实施的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目前尚停留在项目编制申报阶段,致使湿地生态保护项目建设步伐缓慢。
三、库区湿地保护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诸多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区管理亟待加强。自治区于2007年10月批准成立“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机构为吴忠市人民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机构,由吴忠市人民政府委托青铜峡市人民政府代管,内设办公室、资源管理科、规划发展科3个科室。现有工作人员16名。相对于库区自然保护区29.3万亩的面积,仅靠现有的管理人员远远不够,加之目前的行政运行体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给正常的管理协调带来很大难度。青铜峡库区的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矛盾较为突出,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
2、保护区执法体系不完善。库区管理局因属事业单位,自身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同时,缺少必要的技术装备以及交通、通讯等设施,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
3、湿地研究的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对于库区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特别是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价值和作用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进行。从事湿地研究的人员很少,人才严重缺乏。同时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
4、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公众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是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加强库区湿地保护的几点建议
湿地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过去人为因素的影响,青铜峡库区湿地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切实加强库区湿地保护、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因此,加强库区湿地保护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实行统一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充分发挥湿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充分明确保护湿地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态度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是湿地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些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目前,社会广大公众对湿地的重要性尚认识不足,湿地保护意识仍较为淡薄,尚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的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巨大作用,宣传国家保护湿地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宣传保护湿地的科普知识,宣传保护湿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开展保护湿地的有关活动。要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和“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中,将湿地保护做为重要的宣传内容,以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二)在就地保护上,要强调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以创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库区湿地保护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实验区按照功能分区严格划分,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将申报创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加强库区湿地保护的有效途径,对库区湿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保证库区湿地得到有效保护管理的同时又能突出湿地生态和经济效益,促进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协调发展。
(三)在体系建设上,要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青铜峡库区尚属于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现有管理人员力量薄弱。要实现对青铜峡库区湿地的全面保护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队伍迫在眉睫。二是要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湿地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强、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关系多方的利益,需要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严格实行统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三是要建立健全库区湿地资源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库区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的工作,通过监测网络的运行,掌握各类湿地变化动态、发展趋势,定期提供监测数据与监测报告,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在资源保护上,要坚持依法行政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湿地的非法行为。建立联合执法和执法监督的体制,大力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格审批并监督实施湿地保护和资源利用项目。针对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存在的偷捕、偷猎、偷牧等非法行为,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处理各类违法违纪案件,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严厉打击肆意侵占和非法破坏湿地的违法犯罪活动。鉴于库区管理局属事业单位,不具备执法资格的实际,建议成立青铜峡库区森林派出所,对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统一有效管理。同时,切实加强资源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宣传媒体乃至全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管理、监督和协调,维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好秩序,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五)在项目建设上,要逐步推进库区湿地恢复项目和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湿地保护工程是保护湿地的有力举措和重要保证,在全面规划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生态旅游建设以及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湿地恢复和保护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建设。采取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优化湿地植被组成、清淤扩湖、改造栖息地、防治污染等措施,逐步推进库区湿地恢复与治理工程。重点实施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巡护道路工程、保护站点建设、水通道疏浚、鸟类栖息地生境改善等重点工程。采用系统工程和综合治理的方法,确保湿地保护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如期完成。通过湿地恢复和保护项目的实施,使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在科学规划上,要立足库区实际建立完善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体系。针对目前青铜峡库区湿地生态现状,组织专业人员,在深入考察、多方听取意见、广泛征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库区生态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编完善,全面完成《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及报批工作。对已经向上级部门编制申报的《青铜峡库区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建设项目》《青铜峡库区湿地生态多样性保护建设项目》、《青铜峡库区水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等生态保护项目,做好项目的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库区规划编制工作要在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下,对库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为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七)在投资保障上,要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引资建设的发展思路。湿地保护是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而其投入也具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要建立国家投入、地方投入、社会各方面群策群力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湿地保护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应是湿地保护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地方政府财政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及上级部门对青铜峡库区湿地的资金支持,保证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同时,还要广泛地争取国际援助,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规范地利用社会集资、个人捐助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投入机制,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投资保障。
(八)在生态旅游上,要坚持湿地资源开发和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青铜峡库区鸟岛湿地芦荡深幽,百鸟翔集,自然风光优美秀丽,有着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禀赋。因此,我们在重视湿地保护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库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库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看到,湿地生态旅游为了吸引更多游览观光的游客,千方百计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从而更加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限制了对资源的掠夺性的开发,使湿地保护更加规范有序,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乃一举两得。所以,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关键的工作是要科学制订旅游开发规划,建立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体系和国家级湿地公园,确保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投入,还要重视加强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事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湿地保护是一项全新的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做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已将湿地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为我们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全面谋划、系统推进湿地保护工作。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